延安必康:新能源造富 烏雞變鳳凰
2021-11-13 10:53:43來源:證券市場紅周刊
曾經賣不掉的燙手山芋,成為如今的香餑餑,延安必康憑借子公司新能源相關業務,業績得到極大釋放,股價怒漲超4倍,可謂又一個新能源造富傳奇。只是,業務占比較低的新能源能否持續支撐公司業績走強,尚需打個問號。
前有蹭疫情熱點 現有新能源加身
延安必康在憑借新能源大熱之前,就曾因“碰瓷”疫情在資本市場備受矚目。早在2020年10月16日,延安必康就發布公告稱,收到監管層下發的《行政處罰決定書》,公司涉嫌三大違法事實,其中一項就與“碰瓷”疫情相關。
追溯過往,2020年2月4日,延安必康公告稱,將盡快完成醫護級口罩和防護服生產線的改造,提前做好上游原材料采購、運輸等生產保障工作等。公司雖未開展口罩生產業務,但公司股價卻于2月5日漲停。直至2月5日收盤后,延安必康才披露補充公告,稱目前尚無口罩生產業務,尚未取得口罩生產許可資質。
不過,到了2月6日晚間,延安必康在發布《關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公告》稱,擬與圖微安創“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”,并表示,肺纖維化是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重要特點,圖微安創已經開發出對肺纖維化具有良好治療逆轉作用的多肽藥物,其藥物治療“相關的生物指標逆轉在80%以上,屬于全球首創”“未來有望成為治療肺纖維化領域的明星藥物”等。
這一系列“操作”引發交易所關注,2月6日晚,深交所即向延安必康下發關注函。證監會表示,延安必康2月5日、2月7日披露的相關臨時公告不準確、不完整,對上市公司股價產生較大影響,構成誤導性陳述。
此外,延安必康還被爆出兩顆大雷。第一,未披露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情況。第二,延安必康通過虛假財務記賬、偽造銀行對賬單等方式,掩蓋上述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情況,導致上市公司相關年度報告披露的貨幣資金賬實不符,存在虛增貨幣資金情形。
基于以上違法事實,根據相關司法解釋,如果投資者于2016年4月26日至2020年3月25日期間買入延安必康,并在2020年3月26日后賣出或仍持有并曾產生一定浮虧(無論是否解套)均可發起索賠,您只需將姓名、聯系電話與交易記錄(建議為Excel文件)[email protected],[email protected]?的索賠征集活動,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廣大投資者在獲得賠償前無需支付任何律師費用。
業績大增不差錢 大筆一揮積極賠付
繼被處罰后,延安必康一度萌生了變賣資產的想法。2020年12月7日,延安必康發布了關于轉讓江蘇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74.24%股權的公告。公司“賣子”之舉還引發交易所關注。
也正是公司積極想要脫手的九九久,“成就”了如今的延安必康,秘訣就在于九九久的新能源相關業務。公開信息顯示,九九久的經營業務主要包括新能源、新材料領域的技術開發與咨詢及自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等。由于九九久新能源產品受市場需求的影響產能釋放,同時市場價格上漲,對延安必康業績增長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。
財報顯示,延安必康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60,938.52萬元,同比增長4,672.62%;第三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30,579.18萬元,比上年同期增長1,434.52%。同時,業績預告顯示,公司預計2021年全年盈利9.5億元至10億元,而上年同期則虧損10.7億元。據悉,鋰電池產業鏈相關的原材料價格較以前年度均有大幅上漲,尤其是六氟磷酸鋰的價格從2020年8月份最低價7萬元/噸至2021年10月27日最低價51.5萬元/噸,漲幅超過600%。
業績大增的同時,延安必康股價也于2021年2月份的階段低點3.71元漲至17.99元的階段高點,區間漲幅超4倍。不過,深究延安必康財報后發現,其新能源相關業務占比并不高。2020年年報顯示,公司醫藥商業類收入占比達到64.12%,醫藥行業占比14.83%,可見醫藥相關業務收入占比近80%,而新能源收入占比為5.37%,新材料類產品占比7.1%,化工占比7.22%,可見,公司新能源相關業務占比并不高,公司能否持續受益于新能源業務尚有待驗證。
不過,當下的業績大增無疑有利于投資者索賠。最近,即有專業證券維權律師對《紅周刊》記者表示,近期去現場開庭的,當場調解就有賠付的,而未去現場的,法官也給了調解協議。股民宜抓緊時間,維護自身權益。對于相關事項后續進展,《紅周刊》也將保持持續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