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滯脹”隱憂下,弱周期+強現金流行業或受追捧
2021-11-12 21:25:53來源:證券市場紅周刊
紅周刊 特約 | 玄鐵
今年以來,強周期“牛市”遠超預期,電氣設備和化工板塊指數均上漲逾55%,但投資者需留意政策窗口和全球供應鏈動態,一旦回歸正常,兩者估值難免要大幅縮水。此外,“滯脹”隱憂下,行政調控弱相關+現金流充沛的行業,如消費板塊或更受青睞。
周期股“牛市”狂歡需留意政策窗口
3日如市場所預期,美聯儲宣布購債減碼。其資產負債表從去年2月底的4.2萬億美元,升至今年10月底的8.6萬億美元,高負債隱含的政策意圖是“堅決不加息,因代價太高”。標普500指數再創歷史新高,收盤價位較年初上漲24%。
美國9月未經調整CPI上漲5.4%,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。美聯儲將其定義為“預期中的暫時性通脹”,更擔憂的是美國經濟中長期增長,因為三季度環比年化增速僅為2%。當央行印鈔速度規模遠超實體經濟需求,流動性溢價會助漲資產價格,催生本幣貶值推動型牛市。如阿根廷股市年內因通脹上漲79.78%。
過去30多年以來,中國宏觀調控成功之處是對內逆周期調控,對外則錯開美國經濟盛衰和股市牛熊周期。正如查理·芒格日前所言,“中國顯然認識到在經濟繁榮期放任其發展,會給國家帶來很大的麻煩,不會干等‘大蕭條’來臨?!?/p>
從歷史上來看,如果A股牛市主推手是央行印鈔救市,行情維系難逾一年。在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中,中國率先救市,滬綜指自2008年10月1664點見底,至次年8月探明峰值3465點,反彈式牛市歷時9個多月。本輪抗疫牛市自2020年3月2646點啟動,至今年2月探明峰值3731點,歷時11個多月。只是本輪行情中周期股牛市遠超預期,今年以來,強周期行業電氣設備和化工板塊指數均上漲逾55%,市凈率分別為3.87倍和5.8倍,分列深滬第二和第三大市值行業。但一旦全球供應鏈回歸常態,兩者估值難免要大幅縮水。
“滯脹”隱憂下強現金流行業或受追捧
當下,滬綜指中周期股占比大,在經濟減速期切忌亂炒產品漲價概念。首先,中國GDP前三季度同比增長9.8%,遠高于6%以上的預期目標。上季經濟增速為4.9%,未來兩季若更低,亦在政策容忍范圍之內。同時,在9月份10.7%的PPI同比漲幅中,新漲價影響約為8.9個百分點,比上月擴大1.2個百分點。PPI加速上漲倒逼經濟降溫舉措出臺,在行政強力干預之下,美林投資時鐘變成電風扇,周期股估值體系迅速失錨。
如動力煤期貨指數10月19日的峰值為1819.7點,較4月中旬大漲2.8倍,漲得越急行政調控來得越猛,至11月2日跌至低谷806.8點。期間,煤炭指數一度較峰值大跌29%。
超低經濟增速和超高PPI增速的組合,讓中國經濟有了“滯脹”隱憂。著名預測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4日預計,2022年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分別為3.8%和5.5%。通常來說,美國經濟高于1.8%的增長將是股市豐年。
相反,中國經濟增長若低于6%,熊市預期將急升。原因是經濟滯脹期調控政策負利凸顯,伴隨的財政支出收緊和信用收縮、價格干預。此時,行政調控弱相關+現金流充沛的行業更受青睞。釀酒板塊4日大漲3.25%,主因是白酒漲價不受政策干預,可持續性強。
舊周期和新產業股票估值差異拉大
眼下,房價多在調控紅燈區。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,今年10月,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為16189元/平方米,環比和同比分別上漲0.09%、3.08%,漲幅有所收窄,仍在高位運行。當前地產股難言樂觀。
截至4日,A股房地產板塊指數PE和PB為14.6倍和0.84倍,年內跌幅達16.55%。121只房企的總市值縮水不足1.47萬億元,不及寧德時代的1.5萬億市值(動態PE146倍)。舊周期和新產業股票的估值差異如此之大,顯示新能源產業的政策紅利溢價已成機構共識。
由于金融、醫藥等被政策打壓行業占比大,上證50較年內峰值縮水22%,在年線下方調整逾4個月,滬綜指本周盤中數度擊穿年線支撐后,4日上漲0.81%,是否意味著多頭重返?
謹慎來看,滬指4日上漲更多是跟漲美股,后市將進入無方向震蕩期,一些熊市信號仍要小心看待。一方面,自10月22日至29日,七只新股上市首日收盤價“破發”。注冊制詢價新規逆轉打新紅利,持股抽新股風險增大。另一方面,巨無霸中移動A股首發4日過會,擬募資560億,或是海外藍籌回歸提速的信號。
(本文已刊發于11月6日《紅周刊》,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,不代表《紅周刊》立場,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,不做買賣建議。)